效果分属
大驳骨丹属于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体内淤血,同时具有显著的抗风湿作用,适用于治疗因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根据其性味归经及功效特点,大驳骨丹被分类为活血化瘀药与祛风湿药。这种分类反映了它在改善血液循环障碍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对于由外伤或风湿性疾病引起的问题尤为有效。此外,由于其辛、酸和平的性质,大驳骨丹还能够在不增加体内热量的情况下发挥疗效,这使得它成为处理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问题的理想选择。
引言
大驳骨丹(Gendarussa ventricosa (Wall.) Nees),又称鸭仔花、逼迫树等,是一种来源于爵床科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黑叶接骨草的干燥带叶嫩枝,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折、跌打损伤等多种病症。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驳骨丹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别名、来源、植物形态、产地分布等内容,并探讨其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现代研究进展。
中药名
大驳骨丹
别名
该药材还有许多其他名称,如鸭仔花、逼迫树、大还魂、大驳节、大接骨草、救命王、大驳骨、鸭公青、十月青、白鹤脚、大骨节草、大驳骨泊、大叶驳骨草、黑叶接骨草等。这些不同的称呼反映了它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广泛应用。
来源
大驳骨丹来源于爵床科(Acanthaceae)黑叶接骨草(Gendarussa ventricosa (Wall.) Nees)的干燥带叶嫩枝。这种常绿灌木可达2.5米高,除花序稍被微毛外,其余部分均秃净;枝条粗壮且圆柱形。叶片对生,呈椭圆形,长度约为10至15厘米,宽度约4.5至6厘米,先端钝圆,全缘,基部渐狭而成短柄。穗状花序顶生,长7至10厘米;有多数阔卵形的苞片,长约1.2厘米,宽约10毫米,绿色,被微毛,内含3至4朵小花;小苞片极小或狭;萼片5枚,长约4毫米;花冠二唇形,长1.4至1.6厘米,白色并带有红色斑点,上唇两裂,下唇较大,短三裂,中裂较宽;雄蕊2枚,着生于花冠喉部,突出;花柱线形,短2裂。蒴果为卵形或椭圆形,长约8毫米,有毛。花期春季。多栽于庭园,或生于村旁、旷野灌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植物形态
大驳骨丹是一种常绿灌木,可生长至2.5米高,除花序略带微毛外,整体光滑无毛。它的枝干粗壮而圆柱形,叶子对生,形状为椭圆,长度介于10到15厘米之间,宽度大约是4.5到6厘米,顶端钝圆,边缘完整,底部逐渐变窄形成短柄。顶部生长着穗状花序,长度从7到10厘米不等,包含多个宽阔的卵形苞片,每个长约1.2厘米,宽度约为10毫米,颜色为绿色,表面覆盖着细微的绒毛。每朵花内部包含三到四朵小花,花萼由五个细长的裂片组成,长度约为4毫米。花朵本身呈现出独特的双唇形状,长度在1.4到1.6厘米之间,通常是白色的,但有时会带有红色斑点,上唇分裂成两个部分,而较大的下唇则分为三个较小的部分,中间的那个更宽一些。雄蕊数量为两个,位于花冠的喉咙处,并向外突出。雌蕊由一条线性的花柱构成,末端分成两个短裂。果实为蒴果,外形似卵或椭圆,长度大约8毫米,表面有毛发。春季开花,花朵开放时美丽动人。
产地分布
大驳骨丹自然生长在中国南部省份,尤其是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的山坡、水边以及林下湿润地带。此外,它也常见于村庄附近和开阔田野中的灌木丛里。这种植物不仅限于中国,在东南亚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集大驳骨丹,但在夏季和秋季最为适宜,因为此时植物体内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具体操作是在这段时间内剪取嫩枝叶,将其切成段落,然后晒干保存以备药用。正确的干燥方法有助于保持药材的质量和效力。
药材性状
干燥后的带叶嫩枝通常被切成4至6厘米长的段落,直径约为0.6至1厘米。外观上看,茎枝表面光滑,带有轻微的纵向棱纹,颜色呈现灰绿色或棕黄色,节部稍微膨大并带有紫色痕迹。断面显示髓部为空心且海绵状,颜色洁白。叶片对生,呈椭圆形,质地坚韧,长度约为10至15厘米,宽度约为3至6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完整,叶面为青绿色,背面为黄绿色,光泽明显,没有毛发。气味清淡,味道略微辛辣。优质的药材特点是叶片色泽灰绿,茎枝细嫩。
性味归经
大驳骨丹性味辛、酸,平,归肝、肾经。这意味着它可以影响人体的骨骼系统和血液流动,帮助清除体内的风寒湿邪,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功效与作用
大驳骨丹的主要功效在于续筋驳骨、祛风消肿、止痛。它可以用来治疗风湿瘅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月经不调、腰腿痛、外伤出血及骨折等问题。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反应,增强组织修复能力,大驳骨丹成为了处理上述症状的有效药物之一。此外,它还可以作为外用药膏的基础材料,直接应用于受伤部位,起到快速缓解疼痛的作用。
临床应用
临床上,大驳骨丹可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风湿性关节炎:常用量为9至15克,煎汤服用。
- 跌打损伤:同透骨消、泽兰、血见愁、金牛草一同煎服。
- 骨折:与小驳骨、酢浆草、两面针根(均为新鲜材料)各一两混合捣烂,加少量黄酒,在骨折复位后外敷患处,并使用小夹板固定,每日更换一次药物。
药理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驳骨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生物碱、皂苷、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赋予了它显著的抗炎、抗菌、镇痛等作用。特别是其中所含有的特定化学物质,已被证实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
化学成分
大驳骨丹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 生物碱
- 皂苷
- 黄酮类化合物
- 挥发油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赋予了大驳骨丹独特的药理效果。
使用禁忌
尽管大驳骨丹有许多益处,但在某些情况下应谨慎使用。例如,孕妇内服时需特别小心。
配伍举例
1.治风湿性关节炎
- 配伍(12味):大驳骨丹十五克、独活十克、秦艽十克、防己十克、川乌五克、草乌五克、桂枝六克、赤芍十克、当归十克、川芎八克、甘草六克、生姜三片。
- 解析:
- 大驳骨丹:续筋驳骨,祛风消肿,止痛。
- 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 秦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 防己:利水渗湿,通络止痛。
- 川乌、草乌: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 赤芍:凉血活血,缓解肌肉紧张。
- 当归:补血活血,滋养身体。
- 川芎:活血行气,缓解疼痛。
- 甘草:调和诸药,增强体质。
- 生姜:温中散寒,增进食欲。
- 整体功效:此方旨在通过多种药材的协同作用,有效地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带来的关节疼痛和僵硬感,促进关节灵活性,提高生活质量。
2.治跌打损伤
- 配伍(9味):大驳骨丹三十克、透骨消二十克、泽兰十五克、血见愁十二克、金牛草十五克、红花八克、桃仁十克、当归十克、川芎八克。
- 解析:
- 大驳骨丹:续筋驳骨,祛风消肿,止痛。
- 透骨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泽兰: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 血见愁:活血化瘀,止血。
- 金牛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红花:活血通经,促进血液循环。
- 桃仁:活血化瘀,软化血管。
- 当归:补血活血,滋养身体。
- 川芎:活血行气,缓解疼痛。
- 整体功效:该方剂针对跌打损伤设计,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方式快速缓解症状,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或慢性劳损恢复期。
3.治骨折
- 配伍(8味):大驳骨丹一两、小驳骨一两、酢浆草一两、两面针根一两(皆鲜)、红花六克、乳香六克、没药六克、黄酒适量。
- 解析:
- 大驳骨丹:续筋驳骨,祛风消肿,止痛。
- 小驳骨:促进骨折愈合。
- 酢浆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两面针根: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红花:活血通经,促进血液循环。
- 乳香:活血行气,促进组织再生。
- 没药:活血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 黄酒:活血通络,加速药物吸收。
- 整体功效:此方专为治疗骨折设计,可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进程。
4.治血瘀肿痛
- 配伍(7味):大驳骨丹二十克、赤芍十五克、桃仁十克、红花六克、当归十克、川芎八克、延胡索十克。
- 解析:
- 大驳骨丹:续筋驳骨,祛风消肿,止痛。
- 赤芍:凉血活血,缓解肌肉紧张。
- 桃仁:活血化瘀,软化血管。
- 红花:活血通经,促进血液循环。
- 当归:补血活血,滋养身体。
- 川芎:活血行气,缓解疼痛。
- 延胡索:活血行气,缓解疼痛。
- 整体功效:此方旨在通过多种药材的协同作用,有效地缓解血瘀肿痛的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5.治月经不调
- 配伍(11味):大驳骨丹十五克、当归十克、白芍十克、熟地黄十克、川芎八克、茯苓十克、白术十克、甘草六克、陈皮十克、艾叶炭十克、阿胶(烊化)十克。
- 解析:
- 大驳骨丹:续筋驳骨,祛风消肿,止痛。
- 当归:补血活血,滋养身体。
- 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 熟地黄:滋阴补血,强筋健骨。
- 川芎:活血行气,缓解疼痛。
- 茯苓:利水渗湿,安神助眠。
- 白术:健脾燥湿,增进食欲。
- 甘草:调和诸药,增强体质。
-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艾叶炭:温经止血,驱寒暖宫。
- 阿胶:滋阴润燥,补充血液。
- 整体功效:此方专为调理女性月经不调设计,可以调整月经周期,防止过度失血,并改善相关不适症状,适合用于月经紊乱、痛经等情况。
6.治腰腿痛
- 配伍(6味):大驳骨丹三十克、杜仲十五克、怀牛膝十克、桑寄生十克、川断十克、狗脊十克。
- 解析:
- 大驳骨丹:续筋驳骨,祛风消肿,止痛。
-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 怀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
-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
- 川断:活血化瘀,止痛。
- 狗脊:补肝肾,强筋骨。
- 整体功效:此方旨在通过多种药材的协同作用,有效地缓解腰腿痛的症状,特别是对于因风湿或肾虚引起的疼痛更为适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