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广阔的中医药领域中,七里明(东风草)是一种备受瞩目的草本植物,它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成为许多中医处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七里明不仅因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本文将详细介绍七里明的各个方面,包括其植物形态、分布区域、采收加工方法、药材性状以及在中医理论中的性味归经、功效与作用等内容,同时还将探讨其临床应用和配伍举例,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七里明的视角,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中药名
七里明。
别名
东风草。
英文名
All-grass of Clark's Blumea.
来源
为菊科植物七里明Blumea clarkei Hook. f.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150cm。茎直立或少有攀援状,不分枝,有条棱,幼枝被短绒毛,节间长3-5cm。下部叶近无柄或极短的柄;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4cm,宽3-5cm,先端短尖,基部稍外向狭或钝,边缘有疏锯齿或细尖的牙齿,下面被短柔毛,侧脉5-7对;上部叶长圆形,无柄,长3-5cm,宽1-2cm,先端尖至凸尖,基部稍狭,边缘有细尖齿。头状花序多总苞片4层,上部或先端紫红色,外层披针形,背面密被柔毛,具缘毛,中、内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背面被疏毛,先端有缘毛;花托蜂窝状,被疏柔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细管状,檐部3-5齿裂;两性花花冠管状,檐部5浅裂,常被多细胞节毛和腺体。瘦果圆柱形,有10条棱,被疏毛;冠毛白色,糙毛状,易脱落。花期10月至翌年4月。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400-700m的阴湿山谷林中或空旷湿润草地。分布于华南及福建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
茎不分枝,具条棱,表面生有黄色短绒毛。完整叶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叶缘具疏齿,上面有糙短毛或近无毛,下面密生短毡毛和腺毛。头状花序干枯,顶生或腋生;花黄色。气香,味苦。
性味归经
味苦;微辛;性凉。入肺、大肠二经。
功效与作用
七里明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咽喉肿痛、胃火牙痛、湿热泄泻、瘰疬结核、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15-30g;或捣烂绞汁。外用:适量,捣敷。用于咽喉肿痛、胃火牙痛、湿热泄泻、瘰疬结核、毒蛇咬伤等症。
药理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七里明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化学成分
七里明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等。
使用禁忌
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配伍举例
①治咽喉肿痛:七里明15克,板蓝根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②治胃火牙痛:七里明30克,黄芩10克,煎水漱口,每日多次。
③治湿热泄泻:七里明20克,黄连6克,煎水服用,每日1剂。
④治瘰疬结核:七里明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更换。
⑤治毒蛇咬伤:七里明适量,捣烂绞汁,外敷伤口并内服。
总结
通过对七里明(东风草)的详细介绍,我们不仅了解了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习性和分布情况,还深入探讨了其作为中药材的独特价值。从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到在咽喉肿痛、胃火牙痛等病症中的应用,七里明展示了其在传统中医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了其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进一步证明了七里明的药用潜力。然而,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使用禁忌,即便是如此有益的草药,在使用时也需要谨慎,尤其是对于孕妇和过敏体质者。总之,七里明作为一种多功能的中药,其潜在的医疗价值值得我们在未来继续探索和发展。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七里明这一宝贵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