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八月札,又名燕蓄子、拿子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作为木通科木通属的一种植物,它的果实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野生水果,更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备受推崇。从古至今,八月札一直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等。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八月札的功效与作用逐渐被更多地揭示出来,不仅限于传统的中医理论,还包括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本文将详细介绍八月札的各个方面,包括其植物形态、产地分布、药材性状以及临床应用等,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这一珍贵草药的机会。
中药名
八月札。
别名
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饭包、野香蕉、羊开口、玉支子、腊瓜、牵藤瓜、拉拉果、野香交。
英文名
Fruit of Fiverleaf Akebia, Fruit of Austral Akenia, Fruit of Threeleaf Akebia.
来源
八月札来源于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 三叶木通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或白木通A. trifoliata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的干燥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或半常绿缠绕藤本,高达3米以上。枝灰色,有条纹,皮孔突起。掌状复叶,通常3~5叶簇生于枝端,或互生;小叶5枚,革质,椭圆形,长3~6厘米,宽1.5~2.6厘米,先端圆而微凹,并具一细短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下面稍呈粉白色。花雌雄同株,总状花序腋生,长约10厘米;花紫色;果实为肉质浆果,长椭圆形,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
产地分布
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西藏地区使用的八月札,为同科植物五风藤的果实;四川地区除用白木通的果实外,还使用狭叶八月瓜的果实。
采收加工
8~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摘,洗净,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晒干,或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药材性状
干燥的肉质浆果呈卵状圆柱形,稍弯曲,长3~8厘米,直径2.5~3.5厘米,顶端钝圆,基部具果柄痕。表面浅黄棕色至土棕色,皱缩,成熟者皱纹粗大而疏,未熟者皱纹细小而密。果皮厚,革质或微角质。种子多数,包被在絮状果瓤内,形状不规则,呈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平,外表红棕色或棕黑色,有光泽,皱纹细密。果肉气微香,味涩而淡。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与作用
八月札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的功效。它可用于治疗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腰痛、胁痛、疝气、痛经、子宫下坠等症状。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30~60g;或浸酒。用于治疗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腰痛、胁痛、疝气、痛经、子宫下坠等症状。现代临床还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
药理研究
研究表明,八月札含有抗肿瘤、抗炎、抑菌及利尿作用的成分。
化学成分
八月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常春藤皂苷元和三萜皂甙。
使用禁忌
孕妇慎服。凡病人脾虚作泄泻者勿服。
配伍举例
①治淋巴结核:八月札、金樱子、海金砂根各四两,天葵子八两。煎汤分三天服。
②治胃肠胀闷:三叶木通根或果一两,水煎服。
③治疗输尿管结石:腊瓜、屎珠子各2两,加水6碗,煎成2碗,去渣,加糖,分2次服。
④治肋疼痛,胸腹胀痛及痛经等症:八月札与香附、川楝子、枳壳、广木香等配合应用。
⑤用于瘰疬:八月札与天葵子、牡蛎、昆布、象贝等药配合应用。
总结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我们不仅了解到八月札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对其现代药理研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从它的植物形态到药材性状,再到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八月札展现出了其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的潜力。无论是作为缓解肝胃气痛的传统药方,还是在现代医学中对抗肿瘤的研究,八月札都证明了其在健康维护方面的重要地位。希望通过对八月札的系统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一自然界的宝贵资源,并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促进健康。